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图 示 手机阅读 分享 总目录 问题反馈
前言
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
寺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coration of temple building
T/CBDA10-2018
批准机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施行日期:2018年05月01日
关于发布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CBDA标准
《寺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规程》的通知
中装协[2018]5号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15年6月8日《关于2015年(第二批)中装协标准(CBDA标准)立项的批复》和《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中国建筑装饰协会CBDA标准编制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装协[2017]66号)的要求,由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寺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规程》,批准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China Building Decoration Association,缩写CBDA)标准,编号为T/CBDA10-2018,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本规程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的团体标准,供市场自愿采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建设团体标准的意见》(建办标[2016]57号)的要求,团体标准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合同相关方协商同意并订立合同采用后,即为工程建设活动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负责管理,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解释工作,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标准编制工作办公室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2018年2月1日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15年6月8日《关于2015年(第二批)中装协标准(CBDA标准)立项的批复》的要求,按照 《建筑装饰行业工程建设中国建筑装饰协会CBDA标准编制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装协[2017]66号)的规定,由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在编制过程中,编委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收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经审查专家委员会审查定稿。
根据2017年5月17日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对本规程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和2017年10月24日送审稿审查会纪要给予本规程的评价,本规程系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标准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设计;6.施工;7.防护;8.竣工验收;9.交付维保。
本规程某些内容涉及知识产权的具体技术问题,使用者可直接与本规程有关知识产权的持有者协商处理,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负责管理,由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182号出版大厦3号楼7层,邮编:266101,E-mail:360088540@
qq.com)。
本规程主编单位: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青岛中建联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青岛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中铁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弘高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亚装饰有限公司
山东广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天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德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华艺博展装饰有限公司
济南博奥欣自动门控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华发装饰有限公司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苏州市文物古建筑有限公司
南京市江宁区金豪贴金工艺厂
青岛市房地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中华建筑报社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叶德才 张勇 刘树洪 邢宝臻
武利平 谢涵 胡本国 俞坤军
刘景星 杨海煜 赵纪峰 李晓东
焦君波 任立坡 孙黎明 孙亚峰
张福栋 沈忠人 陈其龙 张强
宋广伟 赵志国 范旭 来雨静
郑巧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李先逵 王欣 何静姿 陈国谦
刘清泉 江向东 杨东生
制订说明
《寺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规程》T/CBDA10-2018,经中国建筑装饰协会2018年2月1日以中装协[2018]5号文件批准、发布。
本规程在编制过程中,编委会对寺庙建筑装饰装修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结了寺庙建筑装饰装修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法规和技术标准,通过反复研讨论证,取得了相应的重要技术参数。
为了便于广大寺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建设、业主、设计、施工以及监理、材料生产、科研、教育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寺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规程》编委会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本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掌握本规程规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