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一般规定


10.1.1 传统建筑楼地面铺设应适用、经济、美观。
10.1.2 传统建筑楼地面可按材质分为砖石地面和木地板地面。
10.1.3 楼地面面层的施工应在基层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

条文说明
10.1.1~10.1.3 古建筑地面以砖墁地为主,砖墁地包括方砖类和条砖类两种。方砖类包括尺二方砖、尺四方砖、尺七方砖以及金砖等。条砖类包括城砖、地趴砖、亭泥砖、四丁砖等。城砖和地趴砖可统称为“大砖地”,亭泥和四丁砖可统称为“小砖地”。
    石活地面也是古建地面的常见形式,包括条石地面、仿方砖形式的方石板地面、毛石地面、碎拼石板(冰裂纹)地面和卵石地面(石子地)等。
    北方部分地区流行焦渣地面做法,这是古代利用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范例。
    夯土地面是历史上最早的地面做法,最初以纯净的黄土为材料,后来发展成为灰土地面。至清代,由于砖的大量生产,一般建筑已经很少使用夯土地面了,但在做法简单的建筑中仍然继续沿用。至今日,夯土地面已经很少见了。
    细墁地面多用于大式或小式建筑的室内,做法特点是:砖料应经过砍磨加工,加工后的砖规格统一准确、棱角完整挺直、表面平整光洁。地面砖的灰缝很细,表面经桐油浸泡,地面平整、细致、洁净、美观,坚固耐用。
    淌白地面的转料砍工程度不如细墁地面用料那么精细,墁地的操作程序可与细墁地做法相同,也可稍微简化一些。墁好后的外观效果与细墁地面相似。
    金砖地面可视为细墁做法中的高级做法。其砖料使用金砖,作法也更加讲究,多用于重要宫殿建筑的室内。
    糙墁地面多用于一般建筑的室外,或做法简单的建筑及地方建筑室内。其做法特点是:砖料不需砍磨加工,地面砖的接缝较宽,砖与砖相邻处的高低差和地面平整度都不如细墁地面那样讲究,相比之下显得更粗糙些。
 
查找 上节 下节 收藏 笔记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