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一般规定


3.1.1 涤纶工厂的工艺设计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切片纺丝工艺的涤纶长丝工厂应从聚酯切片卸料开始,经过切片振动筛选、金属检测、输送、预结晶、干燥、熔融、过滤、纺丝、冷却、上油、牵伸、卷绕、平衡,到POY或FDY、HOY等产品的包装;后加工应到DTY、ATY、ACY、DT等产品的包装。
        2 采用切片纺丝工艺的涤纶短纤维工厂应从聚酯切片卸料开始,经过切片振动筛选、金属检测、输送、预结晶、干燥、熔融、(过滤)、纺丝、冷却、上油、卷绕、落桶、平衡、集束、浸油、多道牵伸、热定型、上油、卷曲、松弛热定型或干燥、切断,到短纤维打包;涤纶丝束生产应从松弛热定型或干燥后进入长丝束打包;涤纶毛条生产应从松弛热定型后经丝束落桶、集束、牵切、梳理、成条、毛条包装。
        3 采用熔体直接纺丝工艺的涤纶工厂,应从熔体增压泵出口开始,纺丝以后各后道工序应分别同切片纺长丝和短纤维工艺。
        4 采用切片纺丝工艺的涤纶工业丝工厂应从SSP装置切片来料喂入料斗出口开始,经过熔融、纺丝、上油、牵伸、热定型、卷绕、平衡,到工业丝包装;配套有帘子布和帆布生产的工厂还应包括捻线、织布、浸胶、包装。采用液相增黏熔体直接纺丝的涤纶工业丝工厂应从纺丝箱体入口开始,纺丝以后各道工序同切片纺丝工艺。
        5 再生涤纶工厂应从可直接作为原料的聚酯回收料卸料开始,经过切片振动筛选、金属检测、输送、干燥、熔融、增黏及匀质化、过滤、纺丝,纺丝以后各道工序分别同切片纺长丝、短纤维工艺。不应包括回收料的清洗、分拣、粉碎、再造粒等工序,以及化学法降解和再聚合工艺。
3.1.2 涤纶工厂的设计生产能力应以产品方案中各典型产品的平均线密度为计算依据,并应以“t/a”作为单位表示。配套建设有帘子布或帆布生产的涤纶工业丝工厂,其设计生产能力应以产品方案中帘子布或帆布各典型产品的平均每平方米克重为计算依据,并宜以“t/a“作为单位表示。
3.1.3 直接纺丝涤纶工厂的设计年生产天数宜按350d计算,切片纺丝涤纶工厂的设计年生产天数宜按333d计算。
3.1.4 纺丝箱体及熔体分配管道夹套应采用气相热媒作为伴热载体,熔体直接纺丝的熔体输送管道夹套宜采用液相热媒作为伴热载体。
3.1.5 纺丝热媒系统内蒸发器应设超温报警断电联锁和超压泄放、液位低报联锁及热媒接收装置,热媒接收槽的排气管线上应设冷却器和阻火器。热媒蒸发器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的有关规定。
3.1.6 辅助工艺设施宜布置在有外墙的车间附房内,并应靠近所服务的主工艺装置。
3.1.7 有多套生产装置的工厂宜集中设中心化验室;与聚酯工厂合建的熔体直纺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维和涤纶工业丝装置,化验室可与聚酯工厂合并建一个,但物检室宜设在纺丝车间、加弹车间或短纤维后处理车间的附房内。
3.1.8 气相热媒应采用联苯-联苯醚混合物,液相热媒宜采用氢化三联苯或二芳基烷。
3.1.9 涤纶生产工厂可配置色母粒或其他添加剂的干燥、熔融、喂入、计量等设备。
3.1.10 切片纺丝工艺装置的切片干燥宜采用除湿压缩空气。
3.1.11 切片纺涤纶工厂的聚酯切片运送可根据与聚酯工厂距离远近,采用密相气流输送、槽车运送或吨包装袋运送。
3.1.12 固相缩聚后的高温聚酯切片应采用纯度为99.99%的氮气输送和保护。
3.1.13 进入生产车间的各种公用工程介质管道宜设置切断阀和计量仪表。
3.1.14 物检室、化验室、控制室、变配电室的上一层对应位置房间及所在层相邻的房间应避免布置潮湿、有水、灰尘较大,有振动的附房或设备。
条文说明
3.1.1 本条规定了涤纶工厂的界定范周。
       由于涤纶产品众多,其生产工艺设备配置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涤纶工厂设计可按工艺实际需要增减其内部工序。
       虽然涤纶毛条和涤纶工业丝的捻织、浸胶属于涤纶的下游生产工序,但是,由于目前国内涤纶短纤维工厂里也有设置毛条生产车间,涤纶工业丝工厂里也有设置捻织车间和浸胶车间,为方便涤纶毛条车间设计和配套有捻织车间和浸胶车间的涤纶工业丝工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工作,在本标准中对此做些原则性的规定是有利的。因此,本标准将涤纶毛条车间和捻织车间及浸胶车间包括在内。
       5再生涤纶原料所指聚酯可收料包括干净瓶片、泡泡料、再生聚酯切片。
3.1.2 涤纶生产装置由于生产不同品种时产量相差很大,因此,应以全年生产的各典型产品的平均产量作为工厂产量的计算依据。所以用“吨/年(t/a)”作为表征涤纶工厂生产能力的单位较为科学。
       对于涤纶工业丝工厂,有的是以涤纶工业丝为产品,有的是以浸胶帘子布或浸胶帆布为产品,因此,应视产品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依据。
3.1.3 本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聚脂工厂设计规范》GB50492中对聚酯工厂生产天数的规定而制订的。因为目前国内大型涤纶工厂都采用聚酯熔体直接纺丝工艺,为前后衔接,涤纶工厂年生产天数也采用与聚酯工厂相同的生产天数。实际生产中,采用切片纺丝工厂的年生产天数大于350d。
3.1.4 气相热媒保温均匀性好,温度恒定,不易产生死角,对于不规则形状的纺丝箱体和较窄通道的熔体分配管道的保温性能好,但其压力不宜太高:而液相热媒可在较高压力下进行循环使用,对于采用低温工艺的熔体输送保温非常有利;而对于采用高温工艺的熔体输送,则仍可采用气相热媒保温,但其输送及排凝管道会较多。对于单部位或位距小的两部位纺丝箱休及熔体分配管道夹套也可以采用液相热媒。
3.1.5 由于纺丝箱体加热的热媒(联苯-联苯醚)的渗透性极强,并存在可燃及爆炸的危险,在生产中其操作温度高于它的闪点,在气相状态下超温时其压力增长较快。所以,为防止因泄漏而引起火灾或爆炸,保证生产安全,应采取本条所列措施。
3.1.6 涤纶工厂的辅助工艺设施主要是纺丝组件清洗、纺丝油剂调配、化验室、物检室(染色和干燥区)、备品备件库等,这些房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气味产生,为排除气味方便,因此将上述辅助工艺设施布置在有外墙的附房内,并且靠近所服务的对象布置,以减少运送往返距离。
3.1.7 涤纶工厂需要对生产原料、产品、调配的油剂以及帘子布的胶料进行化验分析,因此,需要设化验室。对于与聚酯装置合建的涤纶车间,为节省投资、减少定员和方便管理,可合建一个化验室或设置全厂中心化验室。因为需要对每批次长丝或短纤维进行物理指标检验,取样次数较多,特别对于长丝,检测数量和批次都比较多,物检室设在纺丝车间、加弹车间或短纤维后处理车间的附房里,有利于就近及时取样分析检测,同时减少外界因素对纤维的影响。
3.1.8 联苯-联苯醚的沸点为257℃.相对易于气化;而二芳基烷和氢化三联苯的沸点分别为353℃和359℃.不易气化,适用于作为液相热媒。
3.1.9 切片纺丝装置的优势是变换品种灵活,因此设辅助设备,以有利于多品种的开发。
3.1.10 采用压缩空气作干燥气源,可以减少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3.1.11 采用密相气流输送或槽车运送PET切片,有利于减少包装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但从经济性考虑,密相气流输送PET切片距离通常不超过500m;槽车运送PET切片距离通常不超过100km。
3.1.12 由于固相缩聚后的高温切片接触空气后将导致PET切片因吸湿引起分子降解和接触到氧影响切片色泽。因此,固相缩聚后的切片要求采用纯度99.99%以上,露点-40℃以下的高纯度氮气进行保护和输送,同时干切片料斗体积应尽量小些,密闭并用氮气保护。
3.1.13 进入车间的各种公用工程管道上加装切断阀,有利于紧急情况下切断干管;而设置计量仪表,有利于对生产车间的公用工程消耗进行考核。生产规模较大的工厂,可以按前纺、后纺分别设置计量仪表,便于经济核算。
3.1.14 物检室、化验室、仪表控制室、变配电室等,或用到的精密仪器需防震、防尘,或设备需防水,因此要避免靠近有振动的房间:而用水的设备或房间由于可能出现漏水情况,会对电气设备、控制设备、分析化验仪器造成损坏。

查找 上节 下节 收藏 笔记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