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控制柜


5.6.1 一般要求
    5.6.1.1 控制柜表面应平整、匀称,不应有明显的变形或烧穿等缺陷,其外观应符合CJ/T352的规定。
    5.6.1.2 控制柜内接线点应牢固,布线应符合设计样图和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控制柜中电气元件须按接线图进行标示。
    5.6.1.3 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T3797-2016中6.4的规定。
    5.6.1.4 控制柜室内安装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规定的IP43,室外安装时,于IP54。
5.6.2 控制系统
    5.6.2.1 启停控制
    控制柜启停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控制柜应具有手动、自动启停功能,或可配置远程操作的启停功能;
    b) 变频泵停机应采用降速软停机方式;工频泵,15kW 及以下的应采用直接启停方式,18.5kW及以上的应采用星三角等降压启动方式。
    5.6.2.2 控制器
    控制器基本功能的软硬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控制器的调速性能与逻辑控制功能软件设计应符合5.3、5.4、5.5的相关规定。
    b) 控制器应易于维护检修、更换替代,宜预留资源,方便改进、扩展、备用、通信等功能需求;宜采用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技术的通用控制器,采用专用变频控制器时宜设计为独立安装形式。
    c) 控制器应采用双压力传感器。
    d) 控制器设计在变频器内部时,采用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方式,实现水泵与变频、逻辑、传感器相互备份,数字控制全变频运行。
    5.6.2.3 远程监控
    控制柜的远程监控功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设备监测信息应具有统一规范的地址变量表及数据格式;
    b) 控制柜应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分析计算应现场及时处理,减少物联远传信息量;
    c) 控制柜PLC有远程监控时应配置物联网关等通信模块,采用不低于HTTPS安全级别的通信协议,完成设备数据传输,无远程监控时应预留物联通信接口;
    d) 正常运行的设备,应可使用远程终端设备(电脑或手机)监视检查设备的运行工况。
    5.6.2.4 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具有清晰美观的设备组态、动态图表、中文数据显示,具有简洁提示性交互操作界面设计,并有屏显电子帮助(操作说明);传统面板元件开关、按钮、按键、指示灯、仪表等应有明确牢固的标识。
    b) 应具有电压、电流、进出口压力、运行频率、各泵工况等基本显示功能;应具有各类控制参数设置调试功能、各种故障预警报警等的显示功能。
5.6.3 温升
    控制柜各部件的温升应符合 GB/T3797-2016中6.11的规定。
5.6.4 电气性能
    5.6.4.1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设备中不等电位的裸导体之间,以及带电的裸导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GB/T3797-2016中6.4的规定。
    5.6.4.2 介电强度
    设备的冲击耐受电压应符合 GB/T3797-2016中6.10.3的规定;设备的工频耐受电压应符合GB/T3797-2016中6.10.2的规定。
    5.6.4.3 安全接地保护
    金属柜体上应有可靠的接地保护,与接地点相连接的保护导线的截面,应符合 GB/T3797-2016中6.5.1.2的规定。与接地点连接的导线应采用黄绿双色线或铜编织线,并有明显的接地标示。主接地点与设备任何有关的、因绝缘损坏可能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阻不应超过0.1Ω。连接接地线的螺钉和接地点不应作为其他用途。
    5.6.4.4 电磁兼容性(EMC)
    应符合GB/T3797-2016中6.13的规定。
    5.6.4.5 浪涌保护
    控制柜宜设置浪涌保护器。
5.6.5 环境适应性
    5.6.5.1 控制柜在表4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低温试验、高温试验和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期间和试验后各项功能空载模拟检测应保持正常。
表4 环境适应性试验条件
    5.6.5.2 控制柜进行振动试验后各项功能空载模拟检测应保持正常。

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