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作业规程


7.1 侦察检测
    侦察检测主要包含以下程序:
    a)查明事故的种类、发生时间、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b)查明遇险和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危险程度以及救援途径方法;
    c)查明水域深度、温麽,水面宽度,水流方向、流速,水质浑浊程度,河床形态以及航行船舶等情况;
    d)查明事故现场及其周边的道路、气象以及岸边地形、地貌、建(构)筑物等情况;
    e)评估危害趋势及可能发生的问题,现场救援所需力量、装备器材以及其他资源;
    f)与水上公安、海事、航道、港务、打捞、电力、通信、气象等有关部门、专业力量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g)船舶搁浅翻沉、交通工具坠水救援时,查明事故船舶和坠水交通工具类型、使用性质、结构,所载物品性质、数量,是否发生泄漏、燃烧、爆炸以及离岸距离等情况;
    h)孤岛救援时,查明孤岛上安全绳固定和舟艇停靠条件。
7.2 警戒疏散
    警戒疏散主要包含以下程序:
    a)依据侦察检测结果,科学、合理地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
    b)协调相关联动单位管制事故水域交通,停止事故水域内无关航行和作业,清除警戒区域内无关人员,禁止无关车辆、现场群众和无可靠安全防护措施的施救人员、装备进入警戒区内;
    c)必要时采取禁火、停电等安全措施;
    d)对事故水域现场、上游和下游进行实时监测。
7.3 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主要包含以下程序:
    a)水域救援人员应使用水域救援头盔、水域救援服、水域救援手套、水域救援靴、急流专用救生衣、割绳刀、高音哨等专用装具防护,夜间作业应使用佩戴式防水照明灯、防水方位灯;
    b)实施入水救援时,应使用水面漂浮救生绳对人水救援人员进行保护,水面漂浮救生绳应与急流专用救生衣快卸部件连接,严禁固定在入水救援人员身体或防护装备其他部位;
    c)实施潜水救援时,水域救援人员应使用潜水装具防护,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d)寒冷天气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宜使用干式水域救援服或潜水服防护;
    e)安全员应对水域救援人员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f)流动水域实施救援时,上游方向必须设置上游观察员,保持瞭望,注意观察,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下游方向必须设置下游安全员,预防有救援人员或被困人员遇险时,能够在下游处迅速以抛投绳、拦截网、救援艇等将其救起;
    g)高山河谷地带实施水域救援时,安全员应对山体危险区段、部位进行实时监测,防止滑坡、滚石造成意外事故。
7.4 人员搜救及险情排除
    人员搜救及险情排除主要包含以下程序:
    a)分析判断灾情,评估风险危害,制定作业方案;
    b)根据现场不同情况,采取岸上救援、舟艇或直升机救援、入水救援等技术与方法施救;
    c)施救应按照就近先救、水面先救、伤员先救、老弱病残先救的原则进行;
    d)视情况调集其他船舶配合救援作业,抢救疏散遇险和被困人员;
    e)对现场受伤人员应立即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f)船舶搁浅翻沉、交通工具坠水救援时,应采取措施稳固事故船舶和坠水交通工具,防止倾覆移位。利用舱(车)门、舷(车)窗等途径,抢救疏散遇险和被困人员,必要时对船(车、机)体进行破拆施救;
    g)实施洪涝救援时,应优先营救被困在水中、树梢、岩壁、屋顶等险恶环境中的遇险人员。
7.5 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主要包含以下程序:
    a)按照便于观察、比较安全的原则,选择救援人员、装备器材的集结地点;
    b)实施水域救援时,应由指挥员带领编组作业,救援人员严禁单独行动;
    c)视情况安排紧急救助小组待命,确保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及时组织救援;
    d)实施大面积洪涝救援时,应采取舟艇编组方式搜救遇险和被困人员;
    e)实施潜水救援时,潜水员在安全员检查后方可入水作业,并确定联络信号,与岸上或水面保持不间断联络;应两人(含)以上编组入水,由上游向下游搜索;
    f)实施绳索救援时,指挥员应全面细致地观察现场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制定救援预案,做好人员安全以及绳索管理;
    g)救援结束后,应全面、细致地检查清理现场,视情况留有必要力量实施监护和配合后续处置,并向事故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移交现场;
    h)撤离现场时,应清点人数,整理装备;
    i)水域救援结束后,应对救援人员、装备进行洗消,并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