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疲劳计算


6.2.1 对常幅(所有应力循环内的应力幅保持常量)疲劳,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σ——对焊接部位为应力幅,△σ=σ max-σ min;对非焊接部位为折算应力幅,△σ=σ max-0.7σ min
σ max—一计算部位每次应力循环中的最大拉应力(取正值);
σ min——计算部位每次应力循环中的最小拉应力或压应力(拉应力取正值,压应方取负值);
[△σ]——常幅疲劳的容许应力幅(N/mm 2),应按下式计算:
n——应力循环次数;
C、β——参数,根据本规范附录E中的构件和连接类别按表6.2.1采用。
表6.2.1 参数C、β
参数C、β

注:公式(6.2.1-1)也适用于剪应力情况。
6.2.2 对变幅(应力循环内的应力幅随机变化)疲劳,若能预测结构在使用寿命期间各种荷载的频率分布、应力幅水平以及频次分布总和所构成的设计应力谱,则可将其折算为等效常幅疲劳,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σ e——变幅疲劳的等效应力幅,按下式确定:
∑n i——以应力循环次数表示的结构预期使用寿命;
n i——预期寿命内应力幅水平达到△σ i的应力循环次数。
6.2.3 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和重级、中级工作制吊车桁架的疲劳可作为常幅疲劳,按下式计算:
式中 a f——欠载效应的等效系数,按表6.2.3-1采用;
[△σ]2×10 6——循环次数n为2×10 6次的容许应力幅,按表6.2.3-2采用。

表6.2.3-1 吊车梁和吊车桁架欠载效应的等效系数af
 吊车梁和吊车桁架欠载效应的等效系数af
表6.2.3-2 循环次数n为2×106次的容许应力幅(N/mm2)
 循环次数n为2×106次的容许应力幅(N/mm2)

注:表中的容许应力幅是按公式(6.2.1-2)计算的。

条文说明

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