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一般规定


6.1.1 工艺装置内各单元工艺设备应以设计工况的物料平衡、热平衡为设计依据,并应合理考虑装置操作上限、下限的要求,操作弹性应相互匹配,设计参数的选择应合理可行。
6.1.2 原料气预处理工艺应根据原料气的组分和压力、预处理规模、液化工艺、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因素确定。
6.1.3 天然气液化工艺应根据装置规模、产品规格、预处理气的组成和压力、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
6.1.4 工艺装置的布置应使工艺流程顺畅,并应便于设备安装、操作、检修以及灭火救援。
6.1.5 工艺装置应根据其内部物料的火灾危险性和操作条件设置相应的仪表、自动联锁保护系统或紧急停车措施。

条文说明
6.1.1 原料气的组分、气量均可能随着气井开采情况以及季节等因素发生变化。另外,受市场及气源因素的影响,处理量可能上下波动范围较广,这些都会造成原料气中杂质含量和装置的处理量不稳定。工艺装置包括脱酸气单元、脱水单元、脱重烃单元、液化单元、冷剂循环单元以及储存单元等,各单元设计时应以设计工况点为依据,结合气源组分的变化范围、气量波动等情况合理选择设计参数,并选择能满足上下游操作弹性的相互匹配。
6.1.2 原料气预处理包括脱酸气、脱水、脱重烃、脱汞等工艺单元,脱酸气工艺有吸收法、分子筛吸附法、膜分离法等;脱水工艺有低温分离法、吸收法以及吸附法等;脱重烃工艺有低温分离法、重烃洗涤法和吸附法等;各单元的工艺路线选择均应根据原料特点、下游的工艺要求以及经济性、环保性等因素确定。
6.1.3 目前天然气液化工艺有膨胀制冷、混合冷剂制冷、阶式制冷等。根据经济性选择,膨胀制冷适用于小型液化装置,混合制冷适用于中小型装置,阶式制冷适用于大型液化装置。选择液化工艺时,还应根据预处理气的组成和压力、产品规格及保护环境等因素,在液化工艺中增加其他辅助工艺。如预处理气中氮气的含量较高时(产品对氮气的要求是小于1%)应考虑氮气脱除工艺,选择低温闪蒸或者低温精馏脱氮工艺;如根据预处理气中重烃的含量和组分,选择低温分离重烃工艺或重烃洗涤工艺。

查找 上节 下节 收藏 笔记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