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室外消防给水


7.1.1 铁路工程应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
7.1.2 利用地表水作为消防水源时,应确保枯水期最低水位消防 用水的需求。
7.1.3 无生产、生活给水设施的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开闭所、 中继站、基站以及其他小型信号、通信、信息设备用房可不设置室 外消防给水系统。
7.1.4 具有下列情况时应设消防水池:
    1 长度5.0 km及以上的客货共线铁路隧道两端的洞口处宜 设置高位水池。
     2 设置消火栓系统的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
     3 客车给水、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站区管网供水能 力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时。
     4 给水系统流量、压力不满足扑灭列车火灾消防要求的 车站。
7.1.5 消防水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防水池容量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与 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
     2 消防水池的吸水高度不应大于6.0 m。
     3 扑灭列车火灾的消防水池应设在基本站台,并可与旅客车 站站房的消防水池合建,具体位置可结合车站实际情况确定。
     4 设置水塔的站、段(所),水塔具备消防供水条件时,可根据 具体情况核减消防水池容量。
7.1.6 不同场所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表7.1.6的规定。
表7.1.6 不同场所火灾延续时间
7.1.7 下列地点室外消防给水应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1 超出城镇消防站保护范围的站、段(所)和货场仓库。
     2 既有客车整备线(库)及备用客车存放线无法保证消防车 进入的。
     3 大型及以上客货共线铁路旅客车站和高速铁路、城际铁路 旅客车站站台无法保证消防车进入的。
7.1.8 同一站区内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 为一次的最大用水量确定。扑救列车火灾及其他消防用水量和水 枪充实水柱不应小于表7 . 1 . 8的规定。
表7.1.8 消火栓用水量及水枪充实水柱
表7.1.8 消火栓用水量及水枪充实水柱
7.1.9 仓库建筑面积1000 m²及以上的危险品货场、仓库建筑体 积3000 m³及以上的货场、客车整备线(库)、动车检查和检修库、 动车运用所动车停留线、客车停留线、口岸站油品换轮线(库)的室 外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其他场所当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大 于20 L/s时,可布置为枝状。
    旅客车站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可与客车给水系统共用管网。
    当室外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宜与室内消防 给水系统合用。
7.1.10 室外消火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高压、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处所应选用有两个口径 65 mm出水口的消火栓。
     2 管网供水能力满足消防要求时,中型及以下旅客车站和其 他中间站、越行站、会让站应在基本站台两端设置消火栓。
     3 客货共线、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大型旅客车站基本站台应 设置消火栓,其间距不应大于100 m。其他站台两端应各设置一 座消火栓。无基本站台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旅客车站应选定一 个站台,并应按基本站台的标准设置消火栓。
     4 特大型旅客车站各站台均应设置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应 大于100 m。
     5 区段站、编组站的调车场、区域性及以上编组站的出发场 应沿消防车道设置消火栓。
     6 客车整备线、动车组存车场(线)、客车存放线、备用客车存 放线(场)、机械保温车整备线、大型养路机械存放线应每隔两条线 在线路间设置消火栓,其间距不应大于50 m。
     7 卸油线、口岸站油罐车换轮线(库)、洗罐线旁侧的消防车 道应设置消火栓。
     8 长度5.0 km及以上的客货共线铁路隧道两侧洞口应各设 置两座消火栓,消火栓距洞口距离不宜小于50 m。
     9 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内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50 m。
7.1.11 卸油线室外消防用水量应符合《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51的有关规定。
    冷却用水量应按装卸栈台一次灭火最大需水量和《消防给水 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要求计算确定。

条文说明
7.1 室外消防给水
7.1.1~7.1.3 消防给水系统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火灾扑救的效 果。因此,在铁路工程设计涉及消防用水时要同时设计消防给水 系统。
    远离城镇且无人值班的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开闭所、中继 站、电源室、机械室、计算机房等建筑面积较小,位置分散,发生火 灾也不能及时救援。如果为其设置消防水源和管道系统,工程投 资很大,因此可以不设置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7.1.4 关于设置消防水池的说明。
    1 在1976~1997年间,铁路隧道内发生过6起油罐列车火 灾事故,其中5次封堵洞口灭火,并采取了向火区注水降温等措 施。在两侧洞口设置水池可以提供火灾持续时间内所需的降温、 冷却水量。当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该首先考虑设置高位水池,这 样可以提供冷却所需的充实水柱,也能保护灭火人员的安全。
    2 一般情况下铁路隧道救援站消防水源供水能力较差,需设 置消防水池满足火灾延续期间的消防用水量,对于地形和环境条 件允许的地区,应该设置高位水池。
    3 消防水池储存消防用水比较安全可靠。站区规模较大的 车站,有时也会出现给水管网不能满足消防用水要求的情况。如 大型、特大型旅客车站站房、内燃机车检修库、编组站调车场、客车 整备线(库)及备用客车存放线等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和水压要求较 高,需要设置水池供消防车或临时高压消防系统用水。
    设有货场的车站不一定都是给水站,也可能是有生活给水系统 的生活供水站。有些车站站区用水量并不大,且货场往往距站中心 用水集中地较远,若因考虑货场消防要求,建立完整的消防给水系 统,会使给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故可以在货场附近设消防水池。
    4 从铁路重大、特大火灾案例分析,发生在区间失火的列车 在紧急疏散旅客、列车解体后也需要视具体情况拉到车站扑救。 在电气化铁路采用水灭火时,还须首先切断接触网电源,否则会发 生更大的伤亡事故。为扑救列车火灾,本款规定给水系统流量、压 力不满足扑灭列车火灾消防要求的车站也要设置消防水池。
7.1.5 关于消防水池的说明。
    3 为了提高扑救列车火灾的能力,作为消防水源的消防水池 要尽可能靠近线路。在基本站台设置消防水池,日常管理和维护 也比较方便。
7.1.6 关于不同场所火灾延续时间要求的说明。
    表7.1.6中序号1:根据铁路重大、特大火灾案例分析,整节 货车失火约占货车失火总数的83%左右,从失火的物品类别看多 为棉花、白糖、纸张、日用百货、家用电器、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 火灾延续时间不长。从货车车体材质看,木制箱体的货车已很少, 现均已被铁皮车代替,故货车火灾延续时间较短。
    目前新型客车大量采用新型阻燃材料,1998年1月1日,广 州客车整备所12道存放的空调列车起火,职工用2支水枪同时扑 救,仅20 min将火全部扑灭。因此将扑灭列车火灾延续时间规定 为1.0 h。
    集装箱货场的火灾延续时间规定为1.0 h,主要考虑集装箱货 场失火火势比较容易控制。
    表7.1.6中序号2:编组站等场所由于车辆较多,场地情况较 为复杂,扑灭火灾时间会延长,故规定火灾延续时间为2.0 h。
    表7.1.6中序号3:铁路货场、车站的中转库房按丙类物品库 确定,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要 求,火灾延续时间规定为3.0 h。
    表7.1.6中序号4: 根据原铁道部《长隧道消防常备技术措 施》(技鉴字[1999]第027号)中"铁路隧道应以一般客货列车火灾 和油类初期火灾为消防对象,所以消火栓供水时间为4.0 h"研究 成果确定。
7.1.8 关于消火栓用水量及水枪充实水柱的说明。
    表7.1.8中序号1:根据郑州铁路局消防大队提供的资料: 1992年8月7日郑州北P62型车内装叶粉旧棉起火,2点20分4 辆消防车到达火场,出水枪2支,4点15分扑灭。1995年1月30 日郑州北上行出发场4道装有冰箱的敞车起火,22点15分4辆消 防车到达火场,出水枪2支,次日1点40分扑灭。1996年12月4 日郑州北下行调车场29道2辆敞车内装烟叶起火,23点10分5 辆消防车到达火场,出水枪2支,次日1点30分扑灭。根据《消防 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室外消火栓流量的 要求,确定编组场、调车场等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 L/s。
    表7.1.8中序号3:中型及以下的旅客车站和其他中间站、越 行站、会让站站台设置的消防设施,主要用于扑灭列车火灾,2支 水枪同时出水,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室外消火栓流量的要求,消防用水量调整为15 L/s。 对于大型旅客车站,由于车站内列车较多,一旦发生火灾还需要增 设1支水枪用于相邻车辆的安全防护,故规定消防用水量为15 L/s。
    表7.1.8中序号4:客车和机械保温车比货车长约2倍,除车 皮是金属外,内装修均含有易燃、可燃材料,另客车车厢和车厢互 相连通,火势不如货车好控制。另外,特大型旅客车站内停放和进 出站车辆要明显多于大型旅客车站,且整备线、存放线存放客车或 保温车数量较多,线间距较近,除2支水枪灭火外,还需要2支水 枪控制火势向两侧蔓延。因此,客车和机械保温车整备线的消防 用水量规定为20 L/s。
    表7.1.8中序号5:根据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煤炭科学研究 总院重庆分院、电气化工程局电信研究试验中心共同完成的原铁 道部《长隧道消防常备技术措施》(技鉴字[1999]第027号)中有关 "长大隧道消火栓用水量为20 L/s,可分别满足一般客货列车火灾 和油类初期火灾就地灭火使用"研究结论确定。因此,铁路特长 隧道和有特殊需要的长隧道消火栓用水量采用20 L/s。
    从防止消防人员被辐射热伤害和有效扑灭火灾考虑,水枪的 充实水柱不应该小于10 m,但由于铁路隧道内火灾扑救困难,故 水枪充实水柱要求不应该小于13 m。
    表7.1.8中序号6:紧急救援站的主要功能是发生列车火灾 事故的情况下,满足车上人员逃生和疏散的要求。当采用消火栓 系统时,满足一般旅客列车火灾灭火要求即可,所以消火栓用水量 采用20 L/s。
    表7.1.8中序号7:一般油罐车直径为2.6 m,罐体长约6.8 m, 冷却面积按油罐投影面积计算,则冷却用水量约为6X2.6X6.8/ 60=1.77(L/s),可选用2支水枪出水在油罐车两侧同时冷却降 温,为了保证相邻油罐车的安全,可采用2支水枪分别对相邻油罐 车喷水冷却。故油品换装线消防用水量定为20 L/s,也符合《石油 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14第12.2.8条中"着火的地上卧式储 罐的消防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应小于6 L/(minm²)"的要求。
    表7.1.8中序号8:集装箱货场失火的可能性较小,即使失火 后,火灾蔓延速度较慢,也比较容易控制。因此,确定消防用水量 为15 L/s。
    表7.1.8中序号9: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0974—2014第3.4.8条有关要求确定。
7.1.9 消防给水系统的环状管网安全可靠,但铁路车站消防给水 管网不完全是以车站占地规模大小而定,例如有些编组站的占地 规模很大,但生产、生活用水量并不大,若全部布置为环状,不但不 经济,而且使管网长期处于不合理的使用状态中。所以,本条仅对 重点防火场所作了环状管网布置的规定。
    大型及以上旅客车站生产及生活用水量较大,同时消防用水 量也较大,对管网的安全性要求也高。由于客车给水系统多为环 状布置,因此,可以共用管网。室内外消防系统合用,具有管理方 便,节约消防设施和减少占地面积的优点。
7.1.10 有关室外消火栓设置的说明。
    2 从火灾案例统计资料分析,中型及以下旅客车站和其他中 间站除列车失火外,站区各类火灾仅占5% 。因此,站台上布置的 消火栓主要作用是扑灭列车火灾。如果车站管网供水能力能满足 消防要求,可以在基本站台两端各设置一座消火栓。
    3 考虑车站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为确保两支 水枪的充实水柱能同时到达灭火保护部位,本款规定了消火栓的 设置间距。
    4 特大型车站由于人员密集,到发列车密度高,发生火灾引 起的后果比较严重。因此在各站台均设置消火栓,列车失火后,可 及时灭火。
    6 旅客车站、客车整备所内易发生火灾事故,消防设施不足 会造成严重损失。长沙客车整备所、怀化客车整备所、衡阳客车存 放场在近几年内曾发生过火灾事故。为有效控制和防止火灾蔓延, 故规定"每隔两条线在线路间设置消火栓,其间距不应大于50 m"。
    8 根据调查资料,国内铁路隧道消防系统方案包括以下 几种:
    (1)米花岭隧道单线全长9388 m,1997年竣工。为疏散旅 客,利用施工平行导坑作为消防救援通道,利用隧道内应急电话形 成火灾人工报警系统,利用高山溪流修建山上水池,隧道内设消火 栓系统、水幕防火分隔带及干粉灭火器。隧道进出口线路外侧设 置消火栓系统。
    (2)秦岭隧道由两条基本平行的单线隧道组成,Ⅰ 线隧道全长 18460m, 线隧道全长18456 m,1999年9月6日全线贯通。消 防系统由水源、山上水池、隧道内消火栓系统组成。在隧道出口附 近建300 m³的蓄水池一座,隧道内消火栓间距60 m。隧道进出口 相邻车站青岔站、营盘站设置相应的消火栓系统,失火后将列车拉 到隧道相邻车站灭火。
    (3)园梁山单线隧道全长11070 m,2005年竣工。其消防工 程包括由应急电话和无线通信构成的人工火灾报警系统,将施工 用平行导坑及横通道与消防救援疏散通道相结合,并设置照明和 机械通风设施。隧道进口出口处分别设置了山上水池,洞口外设 置消火栓。隧道两侧的细砂车站和长潭沟车站设置室外消火栓 系统。
    (4)乌鞘岭隧道为两座单线隧道,全长20050 m,2005年10 月10日全线贯通。消防系统由打柴沟站、龙沟站与隧道进出口相 邻车站的消火栓系统及隧道进出口的消防水池及消火栓等设施构 成,列车失火后拉到隧道相邻车站灭火。
    中国铁路总公司主管部门、科研、设计院对隧道防灾和消防工 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活动。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为:
    (1)铁路隧道火灾要把确保人员安全疏散放到首位。客车在 隧道内失火后,人员就地疏散,列车拖到隧道外进行灭火。
    (2)长大隧道中设置消火栓系统虽能扑灭初期火灾,但工程投 资大,维护费用高,长期不用锈蚀严重,另北方地区还须考虑管道 保温问题。
    (3)失火后隧道内含氧量低,可见度差,温度高,消防人员可能 无法准确、及时到达失火点,洞内的消防设施可能起不到应有的 作用。
    在隧道进出口设消防水池和消火栓,能较快地为隧道火灾提 供消防用水。消火栓距洞口的安全距离要综合考虑消防人员和设 施的安全防护距离,以及隧道口复杂地形条件等限制因素。
    9 为确保两支水枪的两股充实水柱能达到隧道紧急救援站 的灭火保护部位,故规定"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50 m"。
7.1.11 卸油线装卸站台的用水量包括形成泡沫混合液需要的用 水量以及罐车冷却需要的冷却水两部分。

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