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图 示 手机阅读 分享 总目录 问题反馈

 

说明


1 编制依据
    本图集主要依据下列现行国家标准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896-20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建筑门窗用通风器》JG/T 233-2017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2012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2017
    《钢门窗》GB/T 20909-2017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聚碳酸酯(PC)中空板》JG/T 116-2012
    《聚碳酸酯(PC)实心板》JG/T 347-20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 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如电力、冶金、钢铁、化工、造船、库房、动车库、仓储、物流、机场配套、机械加工、游乐场馆等建筑。
2.2本图集供建筑、暖通设计人员设计选用,施工单位施工参考及建设验收单位参考验收使用。
3 产品特点
    本图集共介绍薄型通风装置、流线型通风装置和上悬通风窗三种通风装置。
3.1 薄型通风装置
    3.1.1 整体结构采用“工”字型三层防雨雪槽设计,杜绝飘雨雪现象。
    3.1.2 底座内壁增设收水槽部件,解决渗水现象。
    3.1.3 上层挡雨板、中层挡雨板采用专用不锈钢卡扣固定,使其与骨架不打钉固定,拆卸方便,保证了板材的完整性,提高了使用寿命,实现了结构自防水的先进工艺。
    3.1.4 中层挡雨板采用聚碳酸酯(PC)实心板,该板材质轻、强度高、透光性好、B1级阻燃、耐酸、清洗方便。
    3.1.5 双侧出风,通风排烟效果好,长度可根据800mm的模数任意增加,宽度(喉口尺寸)可根据工艺布置要求任意大小。
    3.1.6 出风口设置防冰雪网,既可防止冰覆从挡雨板反溅进入室内,又可防止暴风雪时雪花随风飘入室内。
    3.1.7 所有构件采用标准镀锌薄钢板、彩板、铝合金或不锈钢板,机器一次性压制成型,减轻自身重量,可有效降低屋面的承受的荷载。
    3.1.8 水槽与底座采用M型专用支架连接,达到《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要求的金属屋面抗风揭性能90级。
    3.1.9 开启阀板大小可调节,开启时藏于水槽下方,不阻挡通风通道,使通风排烟更顺畅,开启阀板整体平移,可实现50m同步传动。
    3.1.10 屋面60%可开启,既可提高通风排烟面积,也可增加车间采光,同时车间一但发生爆炸或火灾亦可快速将烟尘或有害气体排出,减少因火灾或爆炸引起的二次人员伤害。
    3.1.11 可直接安装在屋面擦条上。
3.2 流线型通风装置
    3.2.1骨架采用薄壁空腹方管,方管要求见本图集第21页“流线型通风装置选型与材料表”,保证通风装置的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8级。
    3.2.2 穹形挡雨板设计,即利于雨水将尘埃冲洗,排雪速度加快,同时挡雨板无搭接,从而减少雨水渗漏的可能。
    3.2.3 阀板设计成侧开式,安装在出风口,保证通风装置关闭状态下,阻止雨、雪飘入。
    3.2.4 通风装置外护板、泛水板、水槽均采用相同材质的板材,保证其使用寿命均相同。
3.3 上悬通风窗
    3.3.1 主体骨架均采用专用铝合金型材,质地轻,耐腐蚀性强。
    3.3.2 布置形式可竖向多联布置及横向多联布置。
    3.3.3 开启角度可大于70°。
    3.3.4 窗封板采用聚碳酸酯PC实心板或聚碳酸酯PC中空板,比同厚度玻璃重量轻,安全可靠。
3.4 电气控制系统
    3.4.1 本图集通风装置配置太阳能绿色电源,外接动力电源为备用电源,智能化集成控制,可实现手机APP远程控制。
    3.4.2 本图集通风装置可配置智能化控件,风速仪、雨水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光控传感器,在大风、大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会自动启动关闭程序,在无人的时候也可以实现自动关闭。
    3.4.3 本图集通风装置配置消防联动系统,连接消防系统开启和关闭,实现自动控制。
    3.4.4 本图集通风装置均使用24V安全电压。
3.5 节能
    3.5.1 本图集通风装置挡雨板部分均采用聚碳酸酯PC实心板做挡雨板,增加车间内的采光度,薄型通风装置采光率为安装面积的50%,流线型通风装置的采光率为喉口面积的90%,减少了阴雨天气下车间内照明灯具的使用,达到节能目的。满足《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要求。
    3.5.2 薄型通风装置传热系数3.02W/㎡·℃。
    3.5.3 上悬通风窗关闭时隔声25dB。
4 设计原则
4.1 通风装置的设计应从通风设计、总图布置、建筑形式、工艺配置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4.2 通风装置必须在明确建筑物类型、功能及其围护结构条件下,与建筑、结构专业密切配合,进行合理选择,不能仅以通风量作为选择依据。
4.3 当进风口中心高度高于2m时,应考虑进风效率降低的影响;当车间内有工艺或通风等机械排风时,应考虑自然通风量的减少和对余压的影响。
4.4 为保证车间自然通风的稳定性,在计算自然通风时仅考虑热压作用。进风口以上墙面不宜设窗洞口,以防止横向气流对热压通风的不利影响。
4.5 本图集薄型通风装置的抗风压强度值为1.2~1.6kPa,雪荷载为 0.6kN/㎡,流线型通风装置抗风压强度值为1.0~1.2kPa。如有特殊要求可与厂家商定,另行设计制作。
4.6 炎热(南方)即室内外温差相对较小的地区,当工艺系统允许时,应以自然通风为主。
4.7 屋面通风装置应尽量布置在散热设备(或污染源)的正上方,以利通风换气。
5 选用注意事项
5.1 通风装置的选型正确与否,对自然通风效果影响很大,如果选用不当,会造成通风系统通风不畅,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5.2 对于风荷载较大工况的场合,如沿江沿海地区,宜选用高度较低的薄型通风装置。
5.3 对于车间焊接量、烟尘量较大的场合,如焊接车间,需加大通风装置的使用面积,宜选择组合方便安装形式多样的薄型通风装置。
5.4 对于有大量余热且风荷载较小的场合,屋面通风装置宜选用流线型通风装置。
5.5 对于车间有腐蚀性气体产生的场合,屋面通风装置宜选用防腐材料。
6 材料、制作、安装、验收
6.1 通风装置作为工厂化生产的定型产品,薄型通风装置由底座、泄水槽、支撑板、支撑管、中层挡雨板、上层挡雨板、外护板、阀板、防雪(鸟)网、泛水板、启闭机构、控制系统组成,流线型通风装置由骨架、收水槽、护板、挡雨板、开启阀板、泛水板、启闭机构、控制系统组成。
6.2 护板、挡雨板一般采用0.6mm彩钢板,沿海地区需选用高强度彩板。对于有防腐要求的场合宜选用铝合金板材或不锈钢材质。
6.3 防腐工程所有钢骨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双面镀锌量不小于275g/㎡,当用于非防腐蚀要求的工程时,镀锌量应不小于180g/m㎡,材料保护层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
6.4 有采光功能的通风装置,其挡雨板采用1.5mm厚聚碳酸酯(PC)实心板,阀板采用10mm厚聚碳酸酯(PC)中空板。
6.5 启闭式通风装置配置双电源转换,保证不间断电源。控制箱需具备消防联动功能,控制系统宜选择智能控制,可根据外界风速、雨量、温度与温差、雪量、烟感自动调节装置阀板开启角度。
6.6 通风装置工厂加工制作,现场组装,现场安装时减少焊接。
6.7 通风装置与屋面的连接安装,应根据有关结构专业标准安装施工,本图集的安装节点图供参考使用。
6.8 通风装置安装验收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及《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要求。通风装置制作需按照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进行验收。
7 包装、运输、存储
7.1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摔撞,防止雨雪淋湿,阀板组件应水平放置,以防变形。
7.2 产品及配套件应存储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堆放位置离墙及地面距离不应小于100mm。
8 其他
8.1 本图集中除注明单位外,均以毫米(mm)为单位。
8.2 其他未尽事宜,均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及图集执行。
8.3 本图集根据南通克莱克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编制,图集解释由该公司负责。
9 详图索引方法
详图索引方法

目录导航